“八八战略”在常山:尘埃散尽 绿色崛起

来源: 中国网

20年来,沿着“八八战略”指引的道路,浙江省常山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在高质量发展中绘就“诗和远方”绿色画卷。在这一绿色征途中,助推钙产业转型升级、铁腕重整山河旧貌,统筹推进辉埠区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,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。

扛起生态治理职责

走进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,只见公园里石灰石铺道,一簇簇观赏植物错落别致,与身后的矿山形成了魔幻现实主义风景画,每到双休假日,矿山公园成为周边百姓的网红打卡点。几年前,这片近300亩的土地上分布着59孔石灰立窑、10余家石灰石开采加工厂和轻钙企业,大家靠山吃山,基本都靠这满山的石灰石生活。“那时候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,真的毫不夸张。”王文龙是附近村的村民,曾在矿山公园对面的水泥厂工作16年。面对如今充满动感生机的矿山公园,他赞叹连连:“整治以后,环境变美了,心情也变好了,有朋友过来,还能带他们过来逛逛。”


(资料图片)

辉埠镇后社片区矿山生态修复整治前

常山是华东地区具备钙产业发展优良资源和配套基础的县域,石灰石储量和品位均居浙江省首位。常山县石灰石产业历史悠久,自唐宋起,石灰石产业逐渐兴起,相传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《石灰吟》便是途径当地所作,90年代之后,利用石灰石生产轻质碳酸钙的企业发展迅猛。钙产业曾是常山一大支柱产业,2012年发展至顶峰,年产值10亿元左右,其中轻钙占比超过50%。但长期无序开采、粗放生产也给当地带来极大生态环境破坏,产业集中地辉埠镇也曾被称为“灰埠”,晴天刮风尘土飞扬,雨天泥泞没法下脚,周边群众反响强烈。

▲辉埠镇后社片区矿山生态修复整治后

历史的节点来到了关键的时期。2013年以来,常山县启动生态治理工程,围绕碱性水生态治理、轻钙企业后续处置、矿山生态修复、石灰渣处置等,对钙产业链条开展系列整治,以“壮士断腕”的决心全面关停了165孔石灰立窑、201条石灰钙加工生产线、16家轻钙企业,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7个,修复面积达到2895亩。如今,废弃矿山成了网红打卡地,曾经的“灰埠”变成了一座生态城,村民们纷纷转行办起民宿、农家乐,人们从靠山吃山,到现在捧起了生态碗、吃起了生态饭。

迈向生态富民未来

夏日炎炎,位于三衢山脚下的辉埠镇路里坑村,绿树成荫,一家家农家乐散落中间,映衬着蓝天白云,惊艳了夏天。很难想象,如今绿意满满的“生态村”,曾经是个“灰头土脸”的“石灰村”。石灰窑关停后,空气变好了,来三衢山观光的游客渐成规模。在政府扶持下,村民刘志明开起村里第一家农家乐——三衢山庄,改建餐厅、经营民宿、扩建新房……刘志明家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兴旺,村民们纷纷开起农家乐。

2021年,乡贤余家富便瞄准商机,投资380万元租赁了11栋闲置民房,打造成拥有30间客房的精品民宿。随着矿山公园走红,余家富再次瞄准商机,他投资10余万元将村里的溶洞承包后,改造成可同时容纳60人就餐的岩洞自然餐厅,自然形成的溶洞环境与网红布景结合,不仅吸引了周边年轻人,甚至还有网友不远万里从北京来此打卡。据了解,岩洞餐厅自去年10月开张至今,已发展出岩洞火锅、山洞露营等多种消费业务,营业额达到百万元。新的产业给村民们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。村民陈大姐说,自己在民宿里帮忙,能照顾家里,每月还有收入,足以满足生活所需。陈大姐高兴地说:“这些年,村子变化太大了,村庄环境越来越好,房前屋后种满绿植,大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住得舒心。”

眼见着村子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,路里坑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刘志亮十分感慨:“以前村里有很多家石灰厂、碎石厂,虽然带动了一时经济效益,但是村庄环境也差了。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,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村旅游,村民的收入渠道也多了。”如今,村里的游泳池正在加紧修建,由羊舍改造的“羊棚咖啡馆”也在同步施工,依托矿山公园及三衢山国家地质公园,村里将持续深耕乡村旅游,“花样”翻新“村游”业态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
“辉埠镇将按照‘矿景融合’的思路,做好腾空闲置土地的综合利用规划,打造集旅游、研学、娱乐、亲子乐园、丛林探险等综合体验地,真正打通‘废弃矿山’变‘金山银山’的转化通道,实现凤凰涅槃。”辉埠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宋斌说。

绿水逶迤去,青山相向开。沿着“八八战略”指引的道路,常山正向着“天更蓝、水更清、空气更清新、城乡更美丽”的目标奋力前行。(常山传媒集团供稿,作者:江琪)

标签:

精彩放送

热文